含有"励志"标签的书籍

与自己对话

纳尔逊•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鼓舞的偶像之一。在曼德拉的一生中,他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的所思所想、大小事件、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成就。现在,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,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他波澜壮阔的一生。 从曼德拉最黑暗的27年牢狱生活的信件,到《漫漫自由路》未出版的书稿,这本书将带我们走入一个公众人物的私人世界。这里有他在会议中的纪要,甚至涂鸦,有他在罗本岛的牢房中记录在台历上的踟蹰的梦境;也有他在20年代60年代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时那段逃亡岁月的日记,还有他与朋友近70个小时的对话录音。透过这一页页文字,曼德拉不再是偶像,也不是圣人,而是普通如你我…… 从他第一次萌动政治理想,到他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,曼德拉在《与自己对话》一书中坦诚面对人生。阅读本书亦是一次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曼德拉相处的机会,一次聆听他的心声的机会。 美国总统巴拉克•奥巴马推荐 “此时距离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内首次涉足政治生活,参加撤资运动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。如今,罗本岛监狱已经变成了一座纪念碑,用来纪念为实现南非的和平过渡而作出牺牲的众多志士。站在这间囚室内,我试图回溯466/64号囚犯曼德拉在这里度过的那段岁月,那时他的斗争是否能够取得胜利还是个未知数。我也试图把这位改变了历史的传奇人物想象为一名普通人,一名为改变社会作出巨大牺牲的普通人曼德拉。” —— 美国总统 巴拉克•奥巴马

这辈子,只能这样吗?

一本世界级的自我突破工具书! 独家披露改变全美150万人的“极限潜能计划”!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: ■凡事力求简便,只做最低程度的努力,即使是很重要的事情。 ■做事不持久,常常徒劳无功。 ■无法乐在其中,即使是面对你人生中重要的活动或人际关系。 ■“订立”计划、“谈论”计划,但就是无法“贯彻”计划。 ■接近成功的时候,就萌生放弃的念头。 ■只参与低于你真正能力的工作,因为这样不必全力以赴。 ■总是害怕无法达成自我或他人的期望。 ■无法力争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东西,因为你不想失望或失败。 ■老是分不清“机会”和“冒险”的差异,习惯性承担无谓的风险,或是太过害怕失败,或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。 ■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或是他人过失,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。 ■总有一种“快没时间了,自己却还没开始”的感觉。 ■常陷入沮丧的情绪中。 如果你在这份清单中看见了自己,也不代表你最终一事无成,或是被判出局,你可能是某种类型的“自我设限族群”。作者在研究“低成就”人群时发现,很多小时颇具天赋的人,长大后却变得庸碌无为,这些人身上有一个普遍的共性,就是习惯于“自我挫败”,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,只让它维持在最低限度。这些人似乎觉得拥有梦想是很尴尬的一件事,他们比较倾向捣毁梦想,而不是追求梦想。对于个人不足的地方,他们勇于承认,但却不敢面对内心真正的向往。本书将是一张地图、一套计划,也是一整组的工具,独家披露改变全美150万人命运的“极限潜能计划”,提供15个实用、有效的方法,让你可以突破障碍,了解自己的极限潜能!它被媒体誉为2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自我突破工具书! 什么是“极限潜能计划”? 这项运动由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肯尼斯•克利斯汀创立,目的是帮助所有被习惯性障碍困扰、潜能无法发挥的人,使他们能够建立新习惯,突破人生的瓶颈,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。这项运动被普华永道、摩托罗拉、沃尔玛、通用电气等世界500强广泛推行,用于激发员工潜能,提振士气。

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

《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》内容为:“8小时工作,24小时思考”是一种可敬的责任感。工作没有完成,那你就不要休息,直到完成了为止;工作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,那你就不断想办法,直到没人挑剔为止;工作出了任何问题,你要勇敢承担,深刻反省,直到问题彻底解决并且防止今后再次出现。“8小时工作,24小时思考”是一种强烈的主人翁精神。既然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,你的利益和整个团队的利益就是紧紧绑在一起的,那么“团队兴衰,匹夫有责”,即便你位卑言轻,看到了问题就要说,看到了漏洞就要补……这种主人翁精神是不分8小时内外的,只有随时随地把跟团队相关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,这个团队也才会真正把你看成是自己人。 “8小时工作,24小时思考”是一种不需要人来督促的工作主动性。上级不会拿鞭子抽着你干活,在8小时以外,他无法控制你的行为,即便是在8小时以内,他也无法控制你的思想。只有你对职业的尊敬、对工作的热情、对前途的渴望,才是你把工作做好的核心动力。靠别人督促来工作的人就像一台机器,按下按钮才动,按一下就动一下。这样的员工不可能高效率地工作,更不可能取得什么创造性的成就。在一个组织内,他们不过是一些随时可以被取代、被替换的“人手”,而不是能主动为组织创造价值,被组织所倚重的“人才”。

Github | Docker | Project